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類固醇激素前體,主要由皮膚經光照后產生。維生素D本身無生物活性,必須經肝臟及腎臟的羥基化反應,最終生成1,25-二羥基維生素D,這才是活性最高的形式,可以調節小腸、腎臟和骨骼對鈣的吸收與代謝。維生素D3和維生素D2是維生素D兩個最重要的形式。維生素D3在人體內合成,而維生素D2只能從強化食品或食品補充劑中獲取。在人體內,維生素D3和D2與血漿中維生素D結合蛋白結合,并轉運到肝臟,兩者經羥基化成為維生素D(25-OH),即25-羥基維生素D。25-羥基維生素D是應在血中被檢測的代謝物,由于它是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儲存形式,通過檢測它可以確定總維生素D的情況。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,維生素D對人體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,它可以減緩炎癥,調控免疫系統功能以及幫助控制血糖水平。維持充足水平的維生素D是預防某些癌癥、糖尿病、多發性硬化病、心血管疾病、中風和其他的健康問題的關鍵因素之一。此外維生素D還可用于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。
1、維生素D與骨骼健康:
維生素D能有效的預防佝僂病和骨質疏松。維生素D缺乏影響鈣磷代謝,導致機體不能有效的吸收鈣離子,影響骨鈣化,導致骨質疏松及佝僂病的產生。
每日補充維生素D至少達到700IU,可有效的增加骨密度及減少骨折的發生。
如果VD補充不充分,而大量補充鈣,不但不能有助于骨骼對鈣的利用,還可能引起心血管的鈣化,導致心臟病的發生。
2、維生素D與肌無力:
肌纖維母細胞是肌肉組織再生的主要肌纖維,含有大量的VDR,VD與纖維母細胞中的VDR相互作用后,可上調肌肉組織基因的表達,使肌肉組織的蛋白質合成增加,使肌纖維數目增加,肌纖維加粗,使肌肉強健有力。
維生素D缺乏可明顯的降低肌力與運動能力,導致肌無力及肌痛的產生。
老年人常合并有維生素D缺乏,可引起各種肌肉病變。一般認為,血清1,25 (OH)2 VD <50 nmol/L 即可出現肌肉病變;<30 nmol/L 可出現嚴重的頑固性肌痛、肌力顯著下降,機體平衡能力差。
3、維生素D與癌癥:
在大腸癌的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,日光照射可增加機體維生素D的合成,因
此在四季日光充裕地區的人群中,癌癥的發病風險較低。
此后,在對乳腺癌,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學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。
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發現,VD缺乏或不足(即25(OH)維生素D<20ng/ml時),十幾種癌癥的幾率可能上升。且VD的缺乏也可能與癌癥的復發與轉移有關。
近年的研究表明,1,25(OH)2 VD及維生素D類似物已經被作為一類潛在的抗癌藥物進行臨床前期的試驗。
4、維生素D與心血管系統疾病
大量流行病學與臨床資料表明,血液中25[OH]VD的水平過低會導致心臟病(心肌梗死,心力衰竭)和高血壓的死亡率顯著上升。
在對美國第三次全面健康與營養狀況普查人群中研究發現,VD缺乏人群心絞痛,心肌梗死,心力衰竭比例明顯高于VD水平較高的人群
研究指出,血25[OH]VD 濃度達到30ng/ml者相比16ng/ml者,心臟病死亡率要低33%,更有專家建議,VD補充量在每日1000-5000IU,血25[OH]VD含量達到43ng/ml才可有效的減少心臟病死亡率。
5、維生素D與糖尿病
研究指出,糖尿病患者普遍缺乏VD,糖尿病病情惡化也可能與血液中的25[OH]VD降低相關,VD和鈣缺乏者容易患I型與II型糖尿病。
維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劑的作用,防止Ⅰ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。
在II型糖尿病中,研究證明25(OH)VD與 II型糖尿病發生率呈負相關,血清 25(OH)VD水平高者患II型糖尿病的風險要相對水平低者低約40%。
6、維生素D與神經系統疾病
VD是一種神經類固醇激素,它對于神經系統發育,神經遞質,神經免疫調控,保護損傷神經細胞等均可發揮重要作用。
神經細胞及膠質細胞中均含有豐富的VDR并其且含有25[OH]VD羥化酶,VD可通過VDR介導的信號傳導途徑,調節神經細胞的功能及活性。
文獻表明,血液中VD含量與神經系統的功能,如記憶力,邏輯分析能力,情緒,身體平衡能力等呈正相關關系,VD的降低與抑郁癥、帕金森綜合癥、癡呆病、強迫癥、精神分裂癥、自閉癥等多種神經性疾病有密切關系。
7、 維生素D與免疫系統疾病
VD可增強機體免疫力,流行病學與臨床資料表明,血液中的25[OH]VD的降低將導致各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的易感。 VD對于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都有重要的作用,充足的VD可以有效的減少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。VD低下者容易患風濕性關節炎、系統性紅斑狼瘡、多發性硬化癥等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8、此外維生素D缺乏還與腎病綜合征、蛋白尿等有關系。維生素D過量,兒童會生長停滯、中老年人腎結石、高血鈣癥等。
應用臨床科室:內分泌科、骨科、婦產科、婦科、兒科、兒保科、腫瘤內科、風濕科、心內科、神經內科、腎內科等
科室 |
臨床應用 |
內分泌科 |
糖尿病人、繼發性甲狀旁腺亢進的病人 |
骨科 |
骨質疏松、佝僂病、軟骨病 |
婦產科 |
骨質疏松、妊高癥、妊娠糖尿病、先兆子癇、繼發性甲旁亢、 建議:產前篩查、孕中每隔3個月進行監測 |
婦科 |
骨質疏松、繼發性甲旁亢 |
兒科/兒保科 |
兒童佝僂病、X型腿、O型腿、龜背、雞胸等 新生兒枕禿、夜啼、易激惹等 建議:新生兒常規查體 |
腫瘤內科 |
腫瘤病人(改善腫瘤病人的預后) |
風濕科 |
風濕性關節炎 |
心內科 |
冠心病、心梗病人、心力衰竭病人、高血壓病人 |
神經內科 |
多發性硬化病、精神病、抑郁癥、帕金森癥等 |
腎內科 |
腎病綜合征、蛋白尿等 |
華科泰POCT